管理资讯
做大气的领导,你得向曹操学习
发布时间:2018-10-21 22:32:32

《三国演义》说的是东汉末年,董卓独霸朝纲,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涿州刘、关、张桃园结义,闯荡江湖,三顾茅庐得孔明,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承父兄之业,兵精粮足,据江东而雄视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据陈留、讨董卓、破吕布、征袁术、败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兵败于赤壁。此后三国鼎立,最终三国归晋。可以说本篇名著是一部领导者的史诗,而曹操算得上是三国中成就最大的领导人物。


得向曹操学习(2).jpg

名“阿瞒”,自卑中的自信

曹操不是完人,而是一个具有多面性格的人物。时而猜忌多疑,时而宽容大度;时而阴暗刻薄;时而乐观豁达。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他自卑啊,心理学上指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的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而缺乏自信后形成的负面反馈表现,当自卑占主导时,一个人会倾向于自保和排斥他人。

看看曹操的人生经历就理解了,父亲是曹嵩,曹嵩又是曹腾的养子。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当时宦官虽然可以进入权力最高层,但还是不能称为权贵,这种人深受那些出身名门的官僚士大夫的轻视。曹操的小名叫“阿瞒”,这个隐瞒的“瞒”,一个字透露了天机,它反映了曹操父祖宦官出身的自卑情结!同时呢,东汉魏晋时期的人都很重视个人的仪表风姿,曹操个子不高,相貌一无可取,这恐怕也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自卑感。

自卑占主导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必然十分多疑。吕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逃亡至此,伯奢一家欲备食款待。但曹操听到磨刀的声音,以为伯奢要杀他,就在晚上把伯奢一家给杀了。自卑还使得曹操变得十分敏感,例如,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曹操听到他的名声而召见他,令他治疗自己的头痛病。但华佗不愿意,曹操为此非常恼怒,将华佗拘捕,致使他最后死在狱中。曹操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小人,哪里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可另一面,自卑又是一种动力,可以让人奋发图强。多少穷孩子出身的政治商业领袖都完成了这个自卑到自强的转变,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在奋斗中找回了自信。当自信占主导时,整个人都变得大不相同了。

没有高贵的出身,他就运用汉王室的力量,“挟‘平台’以令诸侯”,构筑了三国里最大的平台。起兵不久,便聚集了孔融、王粲、陈琳等才子,此后武将招纳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张辽、张颌、许褚、徐晃、乐进、李典、于禁,文臣吸引了荀攸、贾诩、荀彧、程昱,兵马从无到有,多至近百万,一直是三国里最不缺人才的大佬。

可话说回来了,同样的平台,汉献帝没成事,董卓没成事,袁绍没成事,原因是没有那种自卑的动力,也没有自信的能力。要么就是孤家寡人,不能容人;要么就是“外宽内忌,所用多亲戚”。

而曹操呢,是“外简内明,用人唯才”。只要你有本事,是人才,他便不论亲疏贵贱,一概予以重用。许褚本是个没啥后台的乡民村夫,但是勇猛过人,曾“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曹操便“拜之为都尉,赏劳甚厚”,后来为曹操护驾华容道,立了大功。在关云长这个人才身上,曹操下了更大的功夫。在关羽降汉不降曹时,曹操毫不计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为关公讨来“汉寿亭侯”这样重量级的身份,后又送他日行千里的赤免马,且在关羽投奔刘备时一路大放绿灯。后来的华容道上,关羽为报恩放过了曹操。

又例如,曹操南征,宛城军阀张绣向他投降。不料,张绣后来突然反叛,并在乱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后来,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这可是杀子之仇啊,曹操可没有像刘备在关羽被杀之后那样丧失理智,借此报仇,反而执起张绣的手,为他盛宴欢迎,拜扬武将军,而且让其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这样的政治风度无人能敌。

正是有了张绣这只能征善战的部队,曹操增加了与袁绍对决的筹码。接下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看了之后,立刻脸色大变。但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一代枭雄,绝境中的风度

延年益寿与乐观豁达,可谓是中国士大夫们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人格状态,而真正能做到的没有几人,曹操算得上一个。这使得他善于排遣挫折、失败所带来的烦恼。身经百战,多少次陷入绝境,曹操呢,始终方寸不乱。

公元209年,曹操在赤壁大败,率军经华容道向江陵一路败退。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溃不成军,若是放到常人身上,如遭那般摧残,早已是魂不附体,心如死灰。可那曹操却能在华容道前放声大笑,笑周郎与诸葛不会用兵,乐观也并不张狂。恰此时红脸的关公来了,那曹操面对强敌冷静思考对策,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让那个义字当先的关羽无话可说,心甘情愿地放过了曹操。

相比之下,曹操的对手们袁术、袁绍、刘备等人均在面对重大挫折方面差远了。袁术败退淮南,“呕血斗余而死”;袁绍官渡会战丧师十万,“自军败后发病”,“忧死”;关云长死后,刘备不顾一切地为兄弟报仇,结果把蜀国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夷陵之战中刘备因“大败坏,忿耻发病死”。这等心理承受能力,比起曹操来,可不止一步之遥!

这种打得赢,也输得起的精神,唯有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有得一比。毛泽东是政治领袖,军事统帅,也是一代诗人,他也是对曹操钦佩有加。在他那首《浪淘沙·北戴河》中,就写下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其实在毛泽东身上,时不时地显现曹操的神韵。同样也是政治领袖,战场统帅,军旅诗人三栖人物,曹操寄情于山水、抒怀于杜康,对魏晋玄学的开创者影响至深。“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是曹操言志诗,曹操的乐观豁达使得他身处逆境而不颓唐,面临危机而不慌乱,这些方面毛泽东与曹操可谓完全一致。曹操能将潇洒豁达之风度进行到底,因此成为三国领袖人物中唯一安度晚年、而且死而无憾的人。





Copyright©2016 尚方卓越管理咨询(惠州)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foss 粤ICP备17058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