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讯
企业创始人应该具备的战略素养
发布时间:2019-06-13 15:00:00

在传统行业中,产业容错性比较强,又有过往若干年的规律可言,创始人的特质不见得会立竿见影地显现出影响。但互联网世界是全新的赛道,创始人的影响会被放大到极致,所以,在创投领域“早期项目的估值就是看人”的说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能够走上创始人位置的人,无论创业体量大小,他们多多少少都具备一些独特魅力,但千万不要把魅力等同于战略素养。个人魅力随处可见,连一些江湖术士都可能具备,而企业家战略素养则是商界的稀缺品。

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大多凭借胆子大、脑子活、路子野而获得成功,但能够沉下来思考战略的,却寥寥无几。在这里,我们很难为战略素养建立一个模型,用以评估企业创始人;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辅导企业的过往经验中,提炼出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一、不做战略洞察

接触企业创始人时,最大的感叹是,一些人很难告知你有关于行业的确切数据。这让人疑惑,难道他们的决策就是基于这些模糊的数据?企业创立初期,没有专门的战略部门或情报收集部门,尚且情有可原。但是,创始人自己对于战略洞察是否有要求,这就是一个本质的区别。

我们可以把要求再放低一点,即使不能对行业的数据如数家珍,总能够了解这个行业里大概发生了什么吧?但当你问道:“你们对标的是谁?国外有相似的玩家吗?”大多数的答案都是:“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对标。”这难道不是典型夜郎自大的表现?

如果没有过往数据,不了解现在发生了什么,企业创始人自然也难以预测未来的若干趋势。如此一来,他们就很难提前布局未来,很难从现在开始就建立自己在未来的优势,他们的若干行为就依然是追涨杀跌,成功率可想而知。

 

二、没有战略原则

关于战略原则,就是关于“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铁律。也许,前半句还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后半句。其实,战略的本质就是懂得放弃,因为人人都愿意“选择”,而“放弃”却人人都不舍。企业掌握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有所放弃是必然的。

所以,当你问道:“在这个赛道里,哪些(客户或方式)是你们不做的?”大多数创始人都会犹犹豫豫,他们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企业的选择,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所谓的“着力点”有三个标准:其一是客户最需要的地方;其二是对手相对较弱的地方;其三是自己最强的地方。请记住,一定是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如果没有“着力点”,企业必然四面出击、资源分散、战事连连,却很难高下立现。

大多创始人表面的骁勇好斗,实际上是缺乏布局谋篇的能力。真正的战略家,在发起战争之初,就已经有必胜的把握,这个可称为“事先算赢”。如某个企业面临两难:旧市场日渐没落,但依然是利润池,而新市场尚在孕育,但未来放量趋势明显。所以,公司有限的资源在两条战线上分散投入,旧市场不敢放手,新市场的项目不断上量,员工疲于奔命,却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亏损。当被问及“什么才是你们真正选择的市场?”时,创始人往往回答:“只要是现在赚钱的和未来可能赚钱的,我们都应该做。”

 

三、缺乏战略定力

即使有了战略的原则,我们依然相信,大量的企业会在战术执行的过程中逐渐走样。原因很简单,精心选定的赛道充满未知,挑战巨大,而“走老路”的诱惑一直存在。即使创始人最初坚定,但依然会有无数的执行者试图用变形的战术磨掉他们的原则,此时,就是考验创始人战略定力的时候了。

举例来说,某个企业确认了用更加敏捷的服务来应对小客户,但这条路很苦,意味着要打造强大的柔性供应链,相比起来,做大客户却能够带来直接的业绩数据。于是,执行者一定会走自己认为合理的路,并为了拿下大客户不断要资源,如打折政策、账期政策、流量投放、人力编制、人工成本……

但仔细想想,投入巨量资源拿下来的这类业绩,真的是企业所需要的吗?对于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真的有意义吗?说白了,真正有战略定力的创始人,不应该相信“大力出奇迹”,反之,一旦有人想要走入“大力出奇迹”的老路,他们一定要警惕。

 

四、决策缺乏连续性

创始人普遍缺乏的另一个战略素养是“决策的连续性”,他们可能关注目标,可能关注策略,却普遍很少关注“行动规划”。即使有“行动规划”,这些规划更多也是不严谨的拍脑袋决策,缺乏客观条件的支撑,基本上难以落地。

我们强调“行动规划”的重要性,其原因在于只有“行动”的紧迫感,才会让企业不得不去判断哪些行动是重要的,应该先做;也只有“行动”的具象化,才会让企业去思考资源的分配问题。如果不用这种方式来“冻结”各方的共识,企业定好的战略战术,在执行过程中也会不了了之。

 

结语。成功的企业创始人犹如圣雄甘地一样,既有远大的理想构建,又有脚踏实地的战略执行。他们的价值观早已形成,他们的战略素养则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得以形成的;他们擅长一砖一瓦地构建商业模式,又甘于在商业模式构建成功后退出舞台中心。

用《道德经》的话来说,“太上,不知有之”,即最高明的领导,被领导者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大家还会觉得自己的成功都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想想,这是多么纠结的要求,有多少创始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但是话又说回来,能够平定一个产业的人,也不会是普通人。





Copyright©2016 尚方卓越管理咨询(惠州)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foss 粤ICP备17058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