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讯
安娜·基森霍夫,如何在赛场内卷中脱身
发布时间:2021-08-12 16:58:09

东京奥运会结束了,在没有观众助威的比赛中,不乏各种精彩场面。在这届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赛之前,安娜·基森霍夫(Anna Kiesenhofer)还是个“小透明”,但现在,自2021725日,她以3小时5245秒的成绩夺得女子公路自行车赛金牌后,她的名字已经响彻全球了。

 

(一)

安娜冲线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悉,安娜独自一人首次参加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赛,与一众参赛选手不同的是——她没有教练,没有队友,没有队医,却凭一己之力碾压荷兰名将、前世界冠军安妮埃克·范·弗洛腾(Annemiek van Vleuten),为奥地利赢得了125年以来首枚自行车比赛金牌。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发挥到极致的忘我无他的拼搏精神,看到人要如何坚持自我、超越自我,甚至看到了人在内卷的混沌里如何脱身的方法论。

不看公路自行车赛的观众可能不了解,荷兰对这个项目是具有垄断优势的,近乎于中国乒乓球队一样的存在。另外还有英国队、德国队,几乎都是媒体眼中热门的冠军候选人。再者,近几年公路自行车比赛更多比拼的是团队协作和战术策略,没有队友互相配合帮忙,一个人单枪匹马几乎不可能拿到好的名次,这几乎是业界共识。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环境下,单打独斗的安娜选择不按常理出牌,一开始就选择冲了出去,一路当兔子领骑,不管什么风阻大小,只是疯狂向前奔袭。因为她做好了一切准备,她相信事在人为,而不是所谓的“权威”。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她一直专注备赛,对比赛做了详细的计划,查看了时间,计算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完成多少公里,计算必须吃多少食物,从营养和设备到训练和战术,完全自己归纳总结。“我不是那种只会踩脚踏板的骑手,我要当自己的教练”。她在一个月前研究了东京气温,结合自身做出了适合自己的热适应表,记录体温超过38.5°时的反应。包括起始路况,以及中间要面对富士山和三国山两次艰难的爬坡,总共2692米。她从一开始就决定全力以赴,而实际也正如她所预料,在比赛开始后不久,安娜就与大部队选手拉开了10多分钟的差距,这样的领先优势大到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她的存在。

安娜一开始就冲出来了。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这句话在安娜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头到尾自己训练配营养组装备,搜集比赛数据资料制订策略,全程给自己领骑。安娜·基森霍夫交出了完全不同于常规的答卷,她说自己不会过多关注外部的变化,其他人的选择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她就只是专心地骑行,做一匹孤狼,纯粹地,忘我地,拼尽全力地骑行。而其他队伍呢?她们的确在认真执行着策略,荷兰的几个队员在最后大概十公里时还在为冲出去的弗洛腾压着大部队的速度,挡着其他对手冒头,车手之间不得不在大部队里内部消耗。可这样反而更加拉开了所有人和安娜的距离,让她们更加没机会看到最重要的对手。当发现冠军其实是一分钟前通过的Anna的时候,现场媒体,包括同场的选手都一脸懵懂:“这是谁??”

 

(二)

她是微积分方程教授的数学博士后

大家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号选手,一般各国运动员在训练之前都会重点研究自己的竞争对象,以寻求重点突破。像咱们中国的乒乓球选手打法、特点、弱势基本上就天天在别国运动员的研究内容里。但很明显,Anna这种寂寂无名的选手,属于半道上杀出来的程咬金,可以说是杀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毕竟谁能想到,一个本职工作是在世界名校格桑联邦理工学院当微积分方程教授的数学博士后,居然还有能拿自行车赛冠军的本事呢。

看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老师诚不欺我。Anna在数学领域上的成就,咱门不想多说,毕竟那些字分开我都认识,合在一起我就不知道是啥意思了。她不仅数学好,还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当然,Anna能拿到这次奥运会金牌,最重要的还是她从来没有因为学术而放弃自己对体育的热爱。她曾经是剑桥大学自行车俱乐部和铁人三项俱乐部的活跃成员,这就为她的身体素质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后来因为受伤的缘故,不能再跑步,于是安娜选择专心搞自行车这一个项目。其实奥运会并不是Anna拿到的第一个奖牌,曾经她还奥地利自行车锦标赛的冠军也拿过西班牙国家杯的总冠军。因为在奥地利,自行车这个项目确实关注度非常低,作为一名业余的运动员,安娜本来并不能参加奥运会的。但她还是认真了,选择以个人的方式参加比赛。有人问,Anna这次能拿到奥运会冠军不过也是因为她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努力,和她是个数学家有什么本质关系吗?怎么说呢,一个没有教练指导和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要想超越那些有专业团队指导的运动员,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并且自行车赛这种比赛,有多个参赛选手的国家会采取一些战术。说明白点,就是牺牲一些运动员,来帮忙挡风和控制大部队车速,以此来保证自家最优秀的那个获得最好成绩。

 

(三)

安娜,诠释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对于Anna来说,自己只能单枪匹马去战斗。这位姐姐除了她在社交网络上发的用专业的方式监测自己的身体机能和训练数据以外,还用了数学的方法特别研究了这场比赛。在一个月前,Anna就研究了东京的气温,还根据自身体能的情况整了一张适合自己的热适应表。包括自己在什么温度下会有怎么样的身体反应也都做了相应的记录。同时,地形因素也非常重要。Anna137公里的赛道做了详尽的路况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数据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奇异的策略做针对性训练,也是能拿下比赛的原因之一。

当然,Anna这次能超过那些专业的团队拿下冠军,也有一部分运气的原因。本来面对全世界的高手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按照Anna最初的预想,这次能拿个25名就已经很满意了,一切重在参与。一开始,只能单枪匹马去战斗的Anna就使出了全力。而本来打算蓄力的大部队,在比赛途中发生了一点小意外,摔车了。在Anna已经遥遥领先,甩出众人一大截的时候,大部队们还在按部就班地按照国家为单位来搞团体合作,控制着整个队伍的整体车速,以保证自家的种子选手能拿到名次。而因为太没有存在感,奥运会也不能佩戴耳机知晓对手位置信息,所以荷兰选手这边早就忘了前面还有这号人物……

说实话,连Anna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拿到奥运会的金牌,或许这就是天选之女吧。怎么说呢,虽然其中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但最关键的还是Anna自己时间管理大师的毅力和对体育的坚持吧。说实话,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奥林匹克真正的精神,每一个热爱运动的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进来,且不带任何心机地单纯往前走。在长久的竞争中,我们迷失自我,有意识无意识地加入到永远只盯着别人的竞争内耗中。而突破内卷的最好方式,便是寻找一条人迹罕至的路,换个赛道,摆脱“红海”,进入“蓝海”。

就像安娜一样,将注意力转移到“自我”,而不是过分关注外部。学会根据自己的天赋或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资源与优势,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实行差异化竞争。安娜的经历就是在告诉我们,“只和自己比”才是完全甩开内卷格局的人生终极命题,金牌、名利、声望或者金钱,都只是旅程中的附加物。安娜说,“不要放弃,坚持做适合你性格的事情,你只需要遵循你的直觉。”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文章摘编自网易号:娱乐德主)





Copyright©2016 尚方卓越管理咨询(惠州)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foss 粤ICP备17058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