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在身边有一个现象很引人关注。那就是一些当年看似特别聪明的人,在最近几年频频“暴雷”。相反,曾经那些年一些默默无闻,不怎么抛头露面的那些“笨蛋”,在后续的生涯中慢慢发光发热,无论是资源还是财务上的结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那么,为什么聪明的人都是短暂的成功,而笨蛋却能最终走向成功的终点呢?以下总结,供大家参考。(文章来源:周泰戎聊管理,ID:papertg6688,作者:周泰戎)
(一)
聪明人失败的三个核心原因
1、投机心强,从来不关注长期主义价值
所谓投机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干这件事,那里有利就干那件事,没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章程,没有一定的方向,今天是这样,明天又是那样。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投机取巧的意思。投机主义最大的特征在于“短视”,只顾眼前,这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普遍现象。日常生活中随便抓一把问题来看,几乎条条可以中枪:绝大多数人的潜意识在施行投机主义,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投机主义所谓的只顾眼前,包含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他只看得到眼前。这和智慧水平有莫大的关系。
为什么聪明的人投机心那么强?本质就是因为短期一搏的能力突出,而一旦赢了几把可能就长期沉迷于此。你会发现大多的成功者都是因为专注的做一件事才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大部分聪明人来说,他们一般做事都不太专一,因为他们并不想在一件事情上浪费所有时间。基本上聪明的人们都是把一件事做到他们所认为的“极致”以后去做另外一件事,但是如果他们要是凭借自己的资质一直专注的在做一件事的话,没准最后就成功了。
2、被包裹在光环之下,抗挫折力弱
聪明的人在初期更容易在投入微小的努力后就获得超额的回报,在初级阶段一学就会,甚至不学也会。但是随着难度上升,靠聪明已经不够用了,需要拼实打实的硬功夫,那些聪明的人往往比同样坚持到这个程度的天资相对普通的人更容易放弃。聪明人会觉得“我以前学起来很轻松啊,现在怎么这么半天才提升一点点”,而普通人从一开始就是“日拱一卒”的正常学习节奏,会觉得很正常,甚至可能因为初期底子扎实,这时候开始厚积薄发了。
卡耐基说: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刻意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熬得住出彩,熬不住出局。一步步越过泥泞,度过逆境,你所能抵达的高度也非比寻常。在逆境经受风霜,一步步地磨炼自己的抗挫力,下一次风雨交加才能顺利熬过去。就如美国一项研究所言:只有“经受痛苦”本身,才能让你对抗挫折的这块“肌肉”得到成长,从而越来越强大。
3、人际关系处理糟糕,看别人差劲,只有自己最优秀
这类群体往往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自身各方面条件比较好,所以看不起条件比自己差的人,于是习惯性说话总是显示他高高在上。第二种:自以为自己很有才能,很有本事,于是持材傲物,对于他认为能力比自己的低的人,说话于是总是高高在上。第三种: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很有钱,为了炫耀自己有钱与众不同,于是说话总是显示他高高在上,感觉很霸气。第四种:其实人很自卑,没有自信,于是想通过说话总是显示他高高在上的这种方式来引起别人的关注,特别是异性。
无论是上述四点中的哪种类型,都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觉得身边人都不如自己,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是有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和身边人沟通的过程中总是有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久而久之身边人都会陆陆续续远离。所以,这样的“聪明人”看似聪明,实则是一种愚笨的表现。那么对于以上所看到的这些问题,作为聪明人,应该如何去调整自己,从而成为真正那个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呢?
(二)
想要最终成功,都要先变“笨”
能赢到最后的人,往往是那些又傻又天真的人。因为他们更专注,更有韧性,更能够长久坚持。在我看来,所谓的“又傻又天真”,不是说真傻真天真,而是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并且把这件事情做好。这类人看似“很笨”,却往往能够成事。他们的身上一般有如下三个特点:
1、做事聚焦并默默耕耘
战国圣贤庄子在《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就是说人一生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知识海洋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追寻无限的知识,那会很危险的。方向定位一定要清晰明确,目标确定了就不要轻易动摇,时刻盯紧自己的目标。像疯狗一样咬住不放,像鱼雷一样锁定,直至击中。遇到一个困难就要彻底解决,遇到一个问题就要彻底想清楚。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地去做,做好再做下一件事。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完成,立即行动,不要拖延。单点突围,聚焦爆破,集中你的精力、财力、物力,节约每一粮草,节省每一分每一秒。
很多聪明人由于太聪明,做一件事情成功一次,所以就感觉自己无所不能,结果却发现做了很多事情,最终无一成功。而投入3年时间,坚持每年每月每天做好一件事,持续付出,持续分享,持续输出。心理学家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说,一个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要付出10000小时的努力。那些有点小聪明的人,让他们如此长时间地去做一件枯燥的工作,他们往往坚持不了。而真正能大成的人,看似都是比较“傻”的人,愿意默默耕耘,以超乎寻常的坚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精进。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只是如蝼蚁般微小的一步,只要是向前,便是前进。如此日积月累,日益精进,最后在时间的复利下,成长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2、利他主义并考虑对方
亚当·斯密说,人都有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人性是幽微的,每个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永远只考虑自己,耍小聪明,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你是永远走不远的。这里不能说百分百,但是绝大多数聪明人其实都是利己主义的。而只有“利他”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做事情先考虑别人,这不是傻,这其实是最聪明的自我投资。人只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你让别人好过,自己才能好过。你凡事顾全别人,其实也就是在成全自己。说到底,所有大格局背后,都是一种利他。利他,是最高明的利己。有着利他之心的人,内心有大爱,有原则有底线,这样的人最后一定会有所作为。
3、坚守原则始终靠谱做人
中央电视台每年年底播放的反腐大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贪官过去的生涯中都能守住底线直到今天,然而当利益诱惑越来越多的时候,最后的那颗稻草就慢慢被打散掉了,最终的结局只能锒铛入狱。这不仅是反面案例,更是让我们看到,不严格要求自己,在原则的面前不坚守底线,终究是害人害己,让自己终身的清白毁于一旦。“细节决定成败”。不难看出,这些高官在最开始也不是“大贪”,而是在一些“小便宜”上开始的,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走向了违纪违规的深渊。
从全社会看,聪明的人一定能力不错,但不一定是个靠谱的人,也就是人品不一定有保证。靠谱的人不一定不是聪明的人,但一定是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处,是有能力的人,诚实守信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欢聪明的人,当属正常心理。人们可以保持联系。但不一定会愿意推心置腹的相处,主要是变数太大,不托底。而人品好,靠谱的人,自然会有靠谱的人与之相处交往。也就是企业中我们强调的忠诚大于能力。像曾国藩,真是一个缺点不多的人,正是对这些原则的坚持,他身边的朋友一个比一个优秀,总有贵人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伸手拉他一把,总有各方面的人才投奔他,让人羡慕的人生赢家。正是基于这些朴素的原则,曾国藩一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教训自己,严厉、苛细,如针刺,直指心灵中最漆黑的地方,而这些原则也最终造就了他“不甘下流”的成功人生。所以看似短期遵守了原则损失了一些利益,但是长期来看,这样的人不成功都难!
(三)
笨鸟先飞:经常总结并进行复盘
以上看似“很笨”的成功人士,基于“专注”,所以也懂得阶段性的“复盘”。复盘的核心是抓重点,重坚持。任何人都想把从他人(包括书本、同事、课堂、网络等)那里得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为我所用,都离不开个人主动理解、设计、实验及其之后的分析、总结,即复盘。复盘是个人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个人复盘不是针对所有事情都要复盘,而是对一些重要事件、按照旧方法不再有效的事,这些对自己学习、成长有价值的事情。比如你原来习惯通过一种方法去开发客户,以前成功率都很高,现在发现一段时间下来越来越低,而且低的不太正常。这个你要进行复盘,看看同样客户标签的情况下,发生这种差异点到底为何?还有一些事情,做的结果和你的预期相差很大,你要复盘看看到底是目标制定、还是能力不足导致。
及时复盘,能帮助我们迅速制定改进或补救的措施,让自己行为得到及时纠正,避免重蹈覆辙。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聪明人往往做事情很利索很快,短时也能取得一些成绩,然而他们很少真正去总结一些得失,包括一些事情背后的底层逻辑和人性的弱点,因而他们很少真正取得成功。稻盛和夫说:工作场所就是修炼心性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确,很多聪明人在职场上总是在算计利益,过于看重个人损失和收益,而那些看似“愚拙”的人都在埋头苦干,把工作当成修行。所以,真正能赢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笨蛋”。而只有真正做到专注、利他、耕耘,最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